1. 首页 > 生肖知识大全 > 文章页面

出阁是什么意思(女子出阁是什么意思)

大家好,如果您还对出阁是什么意思不太了解,没有关系,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出阁是什么意思的知识,包括出宾的意思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,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,下面我们就开始吧!

本文目录

出宾的宾怎么写出阁是什么意思文言文出的意思

《宾》字笔顺:

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撇、竖、横、竖、横、撇、点

笔画演示

(宾)

bīn

客人:宾客。来宾。宾馆。宾主。贵宾。宾至如归。

古同“傧”,傧相。

服从,归顺:宾服。宾附。

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(常用字)。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,其古字形像主人在家中迎接客人,本义是引导,迎接宾客,引申指宾客。客人来访往往会送上见面礼,故又引申指赠送。也指赠送的物品。

姓。

笔画数:10;

部首:宀;

文字溯源

会意字,甲骨文“宾”字像主人(用构件A或构件B表示)在家中(用构件C“宀”表示)迎接客人(用构件D“万”表示);屋里一人跪坐,对面有客,屋外一只脚(用构件E表示),表示客从外来。它非常形象,只是笔画太多,因此也被简化(隶定作𡧊)。本义是引导,迎接宾客。宾客往往不是空手来,而是带有礼物,所以周代金文加上“贝”,并引申出赠送、赠品等义。

春秋战国时,“𡧊”所从的“万”上多有一饰笔(《说文》古文“宾”字,所从之构件F即此类写法之讹)。,所从之构件G是在字形中增加一曲笔而形成的,隶定作𡧍(与《说文·宀部》训为“冥合”、音miàn之“𡧍”同形,但非一字。《集韵·真韵》:“賔,古作宾、𡧍。”)。秦代以后,随着“宾”字的流行,“𡧍(bīn)”字逐渐废弃,人们对“宾”的结构也产生误解,以为它是从𡧍(miàn)声的字了。

在清刊本《岭南逸事》中,“宾”字作“宾”。这是把“宾”中“宀”下的部分改作“兵”,成为从宀、兵声的新形声字。新中国成立后,“宾”简化为“宾”。

宾客是与主人相对而言的,主人是主要的,宾客则是从属的、辅助的,所以广引申为辅佐之义。唐贾岛《送韦琼校书》诗:“宾佐兼归觐,此行江汉心。”“宾佐”同义连文,义为辅佐。辅佐就是从旁边协助,所以宾又引申为侧旁之义。敦煌变文《破魔变文》:“阿奴身年十五春,恰似芙蓉出水宾。”“水宾”即水边,这个意义的宾后来写作滨。

客人来了,古人以物相赠,表示对客人的尊敬,因此,“宾”引申为“尊敬”的意思。如《汉书·霍光传》里说“四夷宾服”,意思是说四方的民族都归顺于我们。

出阁,古时指公主出嫁,后泛指女子出嫁。

一、拼音

chū gé。

二、释义

把在古代阁即闺房,未出嫁的女子都是住在阁楼上的,所以把出嫁的女子称为“出阁”,相反未出阁就是未出嫁。

三、出处

《南齐书·江谧传》:“诸皇子出閤用文武主帅,皆以委谧。”

四、同义词

出嫁,chū jià,女子嫁人。《古今小说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》:“明年,英台出嫁马家,行至安乐村路口,忽然狂风四起,天昏地暗,舆人都不能行。”

五、造句

1、绮络这种满腹诗书的小姐,又未出阁的,哪里又知道这些宴席操办的琐事。

2、小姐要出阁了,我家老爷这几天就闷闷不乐的,刚才还在那间药房里发呆呢。

3、哼哼,恭喜赵三老爷,贺喜赵大善人,闺女未出阁,倒先有了外孙,这真使赵府蓬筚生辉呀!

出阁情况介绍:

过去新娘家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,都要办姑娘出阁喜筵,也是姑娘在娘家吃的最后一顿饭,因为结婚以后就是男方家的人了。邀请的都是娘家的近亲、挚友。婚礼当天新娘的父母是不能出现在婚礼现场的,因此,娘家就在姑娘出门子前,招待一下近亲挚友。

当然时下最流行的时尚婚礼都是双方父母、双方的亲朋好友同时到场。双方热热闹闹只需一天就把庆典婚宴办好了。

出阁宴的意思就是在女孩结婚的前一天,女方父母设宴款待亲朋好友,一来是说明女孩要出嫁了,二来大家欢聚一堂热闹一下。出阁宴开办之前,女方的父母要通知亲戚和朋友,最好是封门拜访,不方便的也可以打电话或微信告知。

现代人已经没有太多形式上的讲究了,只要通知到就可以。出阁宴一般由女方的父母举办,可以在家也可以在酒店,传统出阁宴在家办的比较多。

而且,出阁宴上,来的宾客都是女方的亲戚朋友,因为第二天是正式结婚的日子,因此出阁宴一般是比较亲的亲戚和特别要好的朋友来参加。出阁宴上新郎也会来,但是新郎的亲戚朋友和父母不来。

1.文言文中出是什么意思

原发布者:杭滨

什么是文言文?(1)文言文很精彩。这当然是无疑的。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,是文言文。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,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,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。(2)文言文是知识。这是对的,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,它纯粹是文字。但文言文是知识,甲骨文也是知识,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?对了,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,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(学)的基础。(3)文言文也是技巧。汉语的表述、描绘、组合、转变、喻式、铺比、推演……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。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,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,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“法”可依。(4)“文言文”是“白话文”的相对。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:文言-文。第一个“文”是“文字”,“言”是语言。“文言”则指“文字化了的语言”。它说明两层意思:其一,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;其二,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。“被文字化了”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:其一,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,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;其二,语言功能退出生活,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。“文言文”的字面意思,应该是: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。后面那个“文”指文体。(5)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,还有什么“前途”吗?或者说,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?我想是有的。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

2.文言文出人头地的意思(译文)

【原文】苏轼,字子瞻,眉州眉山人.生十年,父洵游学四方,母程氏亲授以书,闻古今成败,辄能语其要.程氏读东汉《范滂传》,慨然太息,轼请曰:“轼若为滂,母许之否乎?”程氏曰:“汝能为滂,吾顾不能为滂母邪?”比冠,博通经史,属文日数千言,好贾谊、陆贽书.既而读《庄子》,叹曰:“吾昔有见,口未能言,今见是书,得吾心矣.”嘉佑二年,试礼部.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,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,得轼《刑赏忠厚论》,惊喜,欲擢冠多士,犹疑其客曾巩所为,但置第二;复以《春秋》对义居第一,殿试中乙科.后以书见修,修语梅圣俞曰:“吾当避此人出人头地.”闻者始哗不厌,久乃信服.【译文】苏轼,字子瞻,是眉州眉山县人.十岁的时候,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,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,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,都能道出其概要.程氏读到《后汉书.范滂传》时,发出深深的慨叹,苏轼对她说:“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,母亲您答应吗?”程氏说:“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,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?”成年后,苏轼博通经学史学,写文章每天能写数千字,喜欢贾谊、陆贽的著作.不久又读《庄子》,叹道:“我当初有一些自己的见地,但总说不出来,今日读到这本书,发现这本书真是深得我心啊.”嘉佑二年,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.当时社会上崇尚诡谲不合正道的文风,主考官欧阳修希望能(通过主持考试选人的方式来)挽救这种弊病,看见苏轼的《刑赏忠厚论》时,非常惊喜,乃想评为第一,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,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,而以“《春秋》对义”一文(这篇反而是曾巩的文章)为第一.后参加殿试,中乙科.后苏轼通过写信的方式见到了欧阳修,欧阳修对梅尧臣说:“我当避开此人,好让他出人头地.”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,后来才终于信服.。

3.文言文的意思

◎其 jī〈名〉(1)通“諅”。

周年 [anniversary]丧:父母三年,妻、后子三年,父、叔父、弟兄、庶子其,戚、族人五月。——《墨子》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,其年,民被白布。

——《管子·轻重戊》亟其乘屋,其始播百谷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(2)另见 qí基本词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◎其 qí〈名〉通“期”。

期限 [predetermined time;scheduled time]既辱且危,死其将至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》词性变化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◎其 qí〈代〉(1)(形声。

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,即“箕”本字。金文又加声符“丌”( jī),变成“其”。

( jī)本义:簸箕。今字作“箕”。

“其”假借为代词:他、他们、那等)(2)彼、他 [he]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——《师说》(3)又如:独善其身(4)她 [she]。

如:萨奇打他的妻子,将其打倒在地(5)它 [it]或者不如说希望:希望其有,又希望其无。——鲁迅《祝福》(6)他们;她们;它们 [they]。

如: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(7)他的 [his]他日归,则有馈其兄生鹅者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(8)又如:其妻(9)她的 [her]。

如:其夫(10)它的 [its]。如: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(11)他们的;她们的;它们的 [their]。

如:他们思想保守,固守其老一套做法(12)根据情况所指的、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[人、物、意思或时间]的 [that]其日牛马嘶,新妇入青庐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》(13)又如:正当其时(14)这样,如此 [such]。

如:不乏其人;其然(如此)(15)姓◎其 qí〈副〉(1)也许;大概 [perhaps;probably;most likely]善不可失,恶不可长,其陈桓公之谓乎!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其自桓叔以下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齐国其庶几乎。

——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齐其庶几乎。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。

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(2)表示祈使。当,可 [can;may]吾其还也。

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君其详之。——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汝其善抚之。

——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弟其宽心勿畏可也。——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(3)将,将要 [should]今殷其沦丧。

——《书·微子》(4)表示诘问。通“岂”,难道 [Does it mean…?Shouldn't it be?]其为死君乎。

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其敢自谓几于成乎。——唐·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其可怪也欤。

——唐·韩愈《师说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,其孰能讥之乎?——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中国其果老矣乎。——清·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(5)极,甚 [very]开地数千里,此其大功也。

——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◎其 qí〈连〉(1)如果,假设 [if]其或未能处置,即且给公验。——唐·封演《封氏闻见记》(2)或许;大概 [perhaps]我中国前途,其有望乎?——《负曝闲谈》(3)又如:其诸(或者);其者(或者)(4)还是。

表选择 [still;yet]其真无马耶。——唐·韩愈《杂说》(5)又其真不知马耶。

其亦足乐乎。——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◎其 qí〈助〉(1)用作语助。

(2)附着于形容词前、后,起加强形容的作用北风其凉,雨雪其雰。——《诗·邶风》(3)又如: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;这类好辞书,尤其需要;说得何其好哇!(4)句中助词,无义,只增加一个音节虽僻远其何伤。

——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(5)又云霏霏其承宇。其敢自谓几于成乎。

——唐·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常用词组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◎其次 qícì(1) [next]∶在时间、地点或次序方面邻接或紧接发生的首先改革管理制度,其次再考虑人选问题(2) [then]∶然后就;随之立即就;接着又先参观生产车间,其次参观幼儿园(3) [second;secondly]∶第二地内容是主要的,形式还在其次(4)次第在后的,较前差一等的其次伐交。——《孙子·谋攻》其次伐兵。

其次利道之。——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其次教诲之。

◎其后 qíhòu[later;afterwards]在某时之后其后,事情仍无起色◎其间 qíjiān(1) [in; beeen them]∶在中间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颓然其间者。——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北与寇往来其间。

——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袍敝衣处其间。——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时出于其间焉。

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(2) [in]∶指某一段时间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,这其间,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◎其乐无穷,其乐不穷 qílè-wúqióng,qílè-bùqióng[the joy is boundless]其中的乐趣无穷无尽穷人却挟了一条破席,铺在路上,脱衣服,浴凉风,其乐无穷,这叫“席卷天下”。——鲁迅《安贫乐道法》◎其貌不扬 qímào-bùyáng[his face is ugly]形容人容貌丑陋礼部侍郎郑愚,以其貌不扬,戏之曰:“子之才学甚富,如一目何?”——五代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◎其内 qínèi[including]其中从公布的遇难者名单得知,他不在其内◎其所 qísuǒ[place]一个合适的或指定的位置各得其所◎其实 qíshí(1) [actually;in fact]∶承上文转折,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画家其实并非不懂世故(2) [really]∶确实;的确其实不是她说的那个意思◎。

4.文言文的什么意思是什么

什么:

表示询问某人、某物或某事的本身或性质

你从那里得到了什么消息

表示询问某物或某事的情况

告诉我你在找什么

虚指,表示不肯定的事物

闻到一种什么花香

表示否定

他算什么,你竟挂念他

表示责难

你笑什么?

表示询问在它前面的词或一系列的词中所未包括的可能性

这是爬行动物、两栖动物,还是别的什么东西

表示惊讶或激动

什么,不吃早餐啦!

摘自《百度汉语》

疑问代词。表示疑问。

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公荐》:“奇章公始来自江黄间,置书囊於国东门,携所业先诣二公……韩始见题,而掩卷问之曰:‘且以拍板为什么?’”

《景德传灯录·法达禅师》:“祖又曰:‘汝名什么?’对曰:‘名法达。’”鲁迅《呐喊·药》:“好香!你们吃什么点心呀?”

李广田《<;散文三十篇>;序》:“若问这些文章到底有什么意义,勉强说,也不过是多少地反映了那个旧社会的某些方面。”

疑问代词。表示无须,不必。

唐吕岩《劝世》诗:“衣食随缘,自然快乐;算是甚命,问什么卜?!”

元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四折:“若是汉天子早把书明降,韩元帅免受人诬罔……我蒯彻也粧什麽风魔,使什么伎俩!”如:你说呀,装什么哑巴!

摘自《百度百科》相关词条。

5.文言文翻译

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,曰:“若虽长大,好带刀剑,中情怯耳。”众辱之曰:“信能死,刺我;不能死,出我袴下。”於是信孰视之,俛出袴下,蒲伏一市人皆笑信,以为怯。

信至国,……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。告诸将相曰:“此壮士也。方辱我时,我宁不能杀之邪?杀之无名,故忍而就於此。”

淮阴城里一个年轻的屠夫辱骂韩信说:“你虽然身材高大,喜欢佩戴刀剑,其实内在是个胆怯的人!”大家都羞辱韩信说:“你确实不怕死,就刺死我;不是不怕死,就从我胯下爬出来。”当时韩信认真的看了很久,俯卧于地爬过那人的胯下,然后趴在地上。周围的人都嘲笑韩信,认为他胆怯。

(为楚王后)韩信回到淮阴,……召唤侮辱自己让自己从胯下穿过的年轻人,让他担任楚国的中尉。韩信对文官武将说:“这个人是个壮士。从前侮辱我的时候,我为什么不杀他呢?因为杀了他也不能出名,因此忍辱,这才有今天。”

史记.淮阴侯列传

6. 150个常用文言文字词意思解析

1.安:1、怎么(安求其能千里也) 2、养(衣食所安) 2.卑:1、低下(非天质之卑) 2、身份低微(先帝不以臣卑鄙) 3.备: 1、周全、详尽.(前人之述备矣《岳阳楼记》) 2、具备.(一时齐发,众妙毕备《口技》) 3、准备.(犹得备晨炊《石壕吏》) 4.被:1、影响(被于来世) 2、同“披”,穿(皆被绮绣) 5.鄙:1、边境(蜀之鄙有二僧《为学》) 2、鄙陋、目光短浅(肉食者鄙《曹刿论战》) 3、出身鄙野(先帝不以臣卑鄙《出师表》) 6.毕:1、尽(毕力平险《愚公移山》) 2、全部(群响毕绝《口技》) 7.薄:1、迫近,接近.(薄暮冥冥《岳阳楼记》) 2、轻视.(不宜妄自菲薄《出师表》) 3、厚度小.(薄如钱唇《活板》) 8.策:1、马鞭.(执策而临之《马说》) 2、鞭打、驱使.(策之不以其道《马说》) 3、记录.(策勋十二传《木兰诗》) 4、计谋.(成语“束手无策”) 9.长:cháng 1、长度.(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《核舟记》) 2、与“短”相对.(北市买长鞭《木兰诗》) 3、长久,健康.(但愿人长久《明月几时有》) 4、永远.(死者长已矣《石壕吏》) 5、zhǎng,排行最大(木兰无长兄(《木兰诗》) 6、zhǎng,头领.(吴广皆次当行,为屯长《陈涉世家》) 10.称:1、相当、配合(称其气之小大/不能称前时之闻)2、称赞(先帝称之曰能) 11.诚:1、诚心(帝感其诚)2、的确,实在(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)3、果真(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/诚如是,则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)) 12.惩:1、苦于(惩山北之塞《愚公移山》) 2、惩罚 13.驰:1、骑(愿驰千里足) 2、驱车(追赶)(公将驰之) 14.出:1、发、起(方其出海门) 2、在边疆打仗(出则方叔、召虎) 3、来到(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) 4、产生(计将安出) 15.辞:1、推辞(蒙辞以军中多务) 2、语言(未尝稍降辞色) 16.次:1、编次.(吴广皆次当行《陈涉世家》) 2、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.(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) 17.箪:1、用箪装着(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)2、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(一箪食,一豆羹) 18.当:1、承当,承受.(当之无愧) 2、应当.(当奖率三军《出师表》) 3、将要.(今当远离) 4、对着,向着.(木兰当户织《木兰诗》) 5、值,正在.(当时此,诸郡县苦秦吏者《陈涉世家》) 6、抵挡.(“锐不可当”) 19.道:1、道路.(会天大雨,道不通《陈涉世家》)2、道义.(伐无道,诛暴秦) 3、方法.(策之不以其道《马说》) 4、说,讲.(不足为外人道也《桃花源记》) 20.得:1、能够(二者不可得兼) 2、得到、获得(故不为苟得) 3、同“德”,感激(所识穷乏者得我与) 21.等:1、同样(等死,死国可乎/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)2、诸位,表多数(公等遇雨) 22.敌:1、攻击(恐前后受其敌《狼》) 2、敌人(盖以诱敌《狼》) 23.吊:1、凭吊(为我吊望诸君之墓) 2、慰问(人皆吊之) 24.度:1、dúo估计、推测(孤不度德量力) 2、渡过、越过(关山度若飞) 25.端:1、画幅的右端(左手执卷端) 2、正、端正(其人视端容寂) 26.恶:1、怎么(恶能无纪) 2、厌恶(所恶有甚于死者) 27.发:1、行动、发动(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) 2、发射(见其发矢十中八九) 3、起,被任用(舜发于畎亩之间) 4、征发(发闾左?m戍渔阳九百人) 5、开放(野芳发而幽香) 6、发出(一时齐发,众妙毕备) 7、fā,头发(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) 28.凡:1、凡是(则凡数州之土壤) 2、总共(凡三往) 29.方:1、见方(方七百里)2、长方形(方以长)3、当……时候(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) 30.分:fēn 1、划分,分开.(今天下三分《出师表》) 2、分配,分给.(必以分人《曹刿论战》) 3、长度单位.(长约八分有奇《核舟记》) 4、fèn,职分,本分.(忠陛下之职分也《出师表》) 31.奉:1、通“俸”侍奉(为妻妾之奉) 2、接受、奉行(奉命于危难之间) 3、供养(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) 32.否:1、同“不”没有(尊君在否) 2、恶、坏(陟罚臧否) 33.夫:1、那(予观夫巴陵胜状) 2、fú,句首发语词(夫环而攻之/且夫人之学) 3、丈夫(夫?J声起/罗敷自有夫) 4、成年男子的通称,人(荷担者三夫) 34.扶:1、沿,顺着(便扶向路《桃花源记》) 2、搀扶(出郭向扶将《木兰词》) 35.拂1、违背、阻碍(行拂乱其所为) 2、同“弼”,辅佐(入则无法家拂士) 3、轻轻擦过(以手拂之) 36.福:1、赐福、保佑(神弗福也) 2、好事、有福之事(此何遽不为福乎) 37.富:1、富丽(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)2、富有、充足,有许多(家富良马) 38.更:1、重新(即更刮目相待) 2、进而(醉则更相枕以卧) 3、互相(更相庆) 4、再、又(更上一层楼) 5、更加(举杯销愁愁更愁) 39.苟:1、如果(苟富贵/苟慕义强仁) 2、苟且(故不为苟得/苟全性命于乱世) 3、且、或许,表希望(苟无饥渴) 40.固:1、本来(固众人《伤仲永》) 2、顽固、固执(汝心之固《愚公移山》)3、一定、必定(而戍死者固十六七)4、巩固(固国不以山溪之险)5、安守,固守(君子固穷……) 41.故:1、旧的,原来的(温故而。

7.文言文中可以的意思

1.表示可能或能够。《诗·陈风·衡门》:“衡门之下,可以栖迟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”宋苏轼《御试重巽申命论》:“天地之化育,有可以指而言者,有不可以求而得之者。”清徐兰《雨阻黑河》诗:“花里见鱼不见水,一网可以盈一船。”夏衍《长途》八:“我们以为今天总可以到达桂林了。”

2.表示有某种用途。《诗·小雅·鹤鸣》:“它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”孔颖达疏:“它山远国之石,取而得之,可以为错物之用。”唐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莫言钗意小,可以挂渠冠。”《前汉书平话》卷下:“今有周勃兵机深厚,可以为帅退之。”如:棉花可以织布,棉籽还可以榨油。

3.表示许可。唐韩愈《卢君墓志铭》:“河南尹与人有仇,诬仇与贼通,收掠取服,法曹曰:‘我官司也,我在不可以为是。’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音律》:“九宫十三调,南曲之门户也。小出可以不拘,其成套大曲则分门别户,各有依归。”

4.犹言不坏;还好。夏丏尊叶圣陶《文心》四:“这封信清楚明白,末了两节又有活泼趣味,也就可以了。”丁玲《母亲》一:“现在家里规矩究竟松多了,就是于五妹也算可以。”

5.犹很,厉害。鲁迅《朝花夕拾·范爱农》:“他办事,兼教书,实在勤快得可以。”朱自清《回来杂记》:“这真闲得可以。”

8.文言文“之”的意思

文言文“之”的意思:

①<;动>;到……去。

《为学》:“吾欲之南海。”

②<;代>;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

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

③<;代>;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

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。”

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之。”

④<;代>;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

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之乎?”

⑤<;代>;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

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之。”

⑥<;助>;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

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”

⑦<;助>;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

《师说》:“师道之不传也久矣。”

⑧<;助>;定语后置的标志。

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之利。”

⑨<;助>;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

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。”

⑩<;助>;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

《师说》:“句读之不知。”

⑾<;助>;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

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之,烟炎张天。”

⑿<;助>;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

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之后,甲兵顿弊。”

出阁是什么意思和出宾的意思的问题分享结束啦,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?欢迎您下次再来哦!

联系我们

Q Q:

微信号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微信